6年潜心研究,去年一举爆发。南方电网旗下科创股南网科技去年仅“丝路”操作系统这一项技术带动的产品,营收增幅便超七成,突破7亿。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网科技”)于2021年9月科创板IPO上市,是电力系统第一家科创股。企业以电源清洁化和电网智能化为主线发展主营产品,发展出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的两大业务体系。其中,技术服务包括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和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2个类别;智能设备包括智能监测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机器人及无人机3个类别。
年报显示,由于“丝路”相关核心模组及通信模块收入大幅增长,2024年南网科技智能配用电设备收入同比增长71.91%;并且由于业务聚焦毛利率较高的“丝路”相关核心模组及通信模块设备,毛利率也同比提升 2.19个百分点。
智能配用电领域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政策密集落地的双重驱动下正加速向高弹性、全感知、多源协同方向演进。
行业发展层面,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发展和新型配电网建设推进,分布式新能源的比例将快速提升,以传统单电源辐射形态为主的配电网网架结构将演变为多源双向潮流结构,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的并网对配电网保护和测控技术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上发展特征倒逼行业技术革新,数字赋能成为核心特征,“电力+算力”融合系统催生新型保护测控、边缘智能终端等关键技术需求激增。
政策层面,国家《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推动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智能配用电设备作为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智能化、数字化升级的关键核心装备,前景十分广阔,设备技术也朝着“安全可靠、柔性接入、全面感知”方向迭代。
在此背景下,行业竞争焦点从单一设备智能化转向“源网荷储”全景协同能力,市场格局加速向具备操作系统底层技术、多场景融合能力与全生态服务优势的企业集中,智能化与协同化能力成为行业分水岭。因此,南网科技认为,研发具备“安全可靠、柔性接入、管控精益、全面感知、万物互联、互动友好、标准通用、绿色低碳”特征的新型智能配电设备,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关键。
经过6年的潜心研究,南网科技“丝路”生态作为我国电力行业首个统一开放、自主可控的智能终端生态平台,通过三大创新路径实现了“技术、生态及场景”的突破:
一是技术突破,开yun体育官网解决了多种类配用电设备的底座不兼容问题,南网科技依托对电网运行规律和核心需求的深入理解,构建全栈自主化技术体系,形成覆盖近20类配用电设备的统一“数字基座”。
二是生态突破,通过“丝路”平台构建业务生态圈,围绕“丝路”产品图谱,联合百家上下游企业建立电力物联网应用模块化合作攻关模式。
三是场景突破,持续深度推广场景化应用验证,“丝路”生态积极融入“电鸿”操作系统,支撑南网全部“电鸿”示范区建设任务,在南方区域实现智能电表通信模块市占率领先、智能周转柜省级全覆盖等突破性进展,为行业和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智能配用电解决方案。
目前,“丝路”平台实现大规模推广,已累计部署超千万台设备,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低压透明化解决方案也已通过埃及配网降损项目成功走向海外市场。
而对于未来的发展,南网科技也披露了发展路径和目标赛道。即,围绕“丝路”操作系统生态,研发推广电鸿装备,以量测芯片、低压配用电可视化及AI深化应用为重点科研方向,完善产品体系及解决方案,开展包括:核心硬件模组、智能量测装备整机(含智能量测终端、智能电表、负荷调控装置等)、嵌入式APP应用、智能量测解决方案、营配融合低压透明化解决方案、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新型负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打破源网荷储各端信息壁垒,实现多元信息协同融合和有效应用;布局新一代本地通信技术、“光储充用”灵活互动技术、车网互动技术、新一代智能电表技术、碳计量前沿技术、分布式光伏“四可”技术、智慧家居、城市用电安全预警体系等赛道。
此外,南网科技瞄准的“具备巨大的市场前景”的业务还有:面向各类配电网主体提供分布式新能源、分散式储能、柔性负荷等灵活性资源接入、监控和协同优化的新型配电网解决方案,开展相关平台建设、算法开发、终端定制以及系统集成调试服务。
在市场规模上,今年,我国的电网总投资规模预计将突破8000亿,而按近些年我国配网占电网总投资60%的平均水平来看,约5000亿的市场正等着行业“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