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大风天气仍将持续,预计4月14日新疆、内蒙古、华北等地仍有大风天气。
从刮大风的第二天开始,从事蔬菜大棚塑料膜生意的张华民,便陆续接到河南、河北等省的订单,紧急订购塑料膜,要求尽快发货。他自己的地里也建有温室大棚,他感觉到,目前从形势上来看,农民兄弟的损失不小。
塑料膜被风撕破,还不是最大的损失。“塑料膜也不贵,主要看里边的作物,还有没有救。”4月14日,业务稍微没那么紧张后,张华民分析,那种临近个把月才能成熟的瓜果,塑料棚被揭开后,短时间内冷热交替,便容易出现开裂问题。这种情况下,损失会比较惨重。
刚刚过去的周末,一场极端大风天气扫过华北平原,最大风速发生在河南省。据河南省气象台监测显示,4月11日6时至12日6时,河南大部出现8级到10级阵风,最大风力达15级,40个国家站最大风速达到或突破4月历史同期极值。
此次大风天,影响范围很广。4月12日,据中国气象局消息,全国录得超过14级大风的气象站有5个,12—13级的有82个,10—11级的有1978个,8—9级的有12731个。22小时最大极大风速46.8米/秒,发生在河南省林州市马安脑站,出现时间是12日凌晨2时33分。
4月13日,河南大部地区持续大风和沙尘天气。截至当日7点50分,河南66个大风预警信号生效中。
据媒体报道,受大风天气影响,河南多地旅游景区暂时关门,多个体育赛事取消。4月12日,洛阳市汝阳县一处围墙被大风刮倒,导致一名环卫工人被压,当地消防救援大队旋即开展救援;郑州一处街区,一棵直径20厘米的行道树被风吹倒,横在马路上,停在路边的两辆车被砸。
知道要刮大风,郑州市中牟县一个小区楼房的合租户,11日周五下班后,早早关上窗户。当天晚上刚休息没多久,阳台窗户和墙面的结合处开胶,大风吹进客厅内,物品被吹得哐当乱响。
开胶以后,这位租户通知了房东和物业,物业通知了小区居民,不要从该栋楼下经过,以防被掉落的窗户砸到。凌晨时分,几个合租的年轻人以最快的速度,转移了客厅里的物品,只剩下空调、沙发和洗衣机这些大件。之后,忽然一声响,半扇窗户耷拉下来,摇摇欲坠。“风还是很大,特别害怕。”他说,窗户来回摇晃,没能撑几下,整扇窗户被吹落,狂风更加没有遮挡地吹进客厅。
所幸,坠地窗户没有造成人员受伤和其他财产损失。到了白天,风渐渐比晚上小了很多,房东找来工人量尺寸,安装新窗户。
驻马店市遂平县农民谢红,因为居住在嵖岈山风景区附近,主要从事导游、揽客工作,和农家乐的生意,她也在密切关注着大风天气,直到听到景区临时限流的消息,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因为风太大,不再接收新游客入园,已经预约的游客,游玩项目则受到限制。景区关闭了吊桥、天空漂流、皮划艇、悬桥溜索等项目。“风太大了,害怕出事。”谢红说,路边的树倒了,活动板房吹跑了,邻居的太阳能热水器也从屋顶上吹下来摔坏了。
安阳市林州市石板岩镇的一位民宿老板,感受到了大风的威力。4月12日的风最大,他说,墙角能看到不少被大风刮来的铁皮,路边看到很多杨树被拦腰吹断,刚开始路上还能看到开三轮车的人拾捡被折断的树枝,后来路上便空无一人。
当天,他骑着电动车从民宿往县城的家里赶,一路上都看不见人,当他骑到盘山公路的风口时,感觉整个人都要被吹起来。“不管风有多大,也得回家。”他说。
河南省沈丘县的一位农妇家,为了保险起见,她的丈夫和公公,轮流住在农地塑料大棚里看守。他们提早做好准备,把大棚的四周用土堆了起来。可是,还是没能挡住大风的肆虐。“凌晨5点多,我公公打电话叫我老公过去,说赶紧来吧,这个棚要刮飞了。”她说。
4月12日早晨,丈夫发来大棚受损的视频,现场一片狼藉,“我看到这个视频就哭了,特别心酸,特别难受。”
视频中,大棚铁架已经弯曲变形,塑料薄膜四分五裂,被大风吹得高高扬起,随风上蹿下跳。这位农妇介绍,大棚的塑料布全部被风刮坏,有的钢管架子也变形了,就连地里的地膜,也都全部被风刮飞。所幸,膜下边种的红薯秧苗,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他们正在积极自救,打算维修一下大棚,这是2024年10月投资一万余元建成的。“我们的心血全部都在大棚里和那块地里。”她说,她们家其实损失不算严重,周围有不少种植西瓜、生姜、芦笋的大棚农户,损失可能更为严重。
“种姜的损失大,再熬个十来天,大棚就该撤了。”张华民说,塑料膜厚度不同,质量和价格差别很大,质量好的薄膜,每平方米售价可达5-7元,便宜的,最低0.5元每平方米的货也能找到。农户一般按照农作物的价值,选择不同造价的薄膜,通常而言,鲜花的附加值高,会选贵的材料,价格相对高很多。而对于这个季节,大部分属于不过冬的“冷棚”,主要种的是生姜、西瓜,这些大棚的薄膜成本并不高,关键是作物马上就要收获,忙活了一个季度,如果受到损害,损失就会很大。
从他的订单情况来看,河南、河北一带受损程度最为严重。“农业就是这样,基本靠天。有时候风调雨顺,价格又不受控制,卖不上价。”他说。
整个华北一带的大棚农户,大都受到大风天的侵害。北京市昌平区崔庄镇,一位农户经营了15亩瓜果蔬菜种植园,春暖花开,市区前来采摘的人群络绎不绝,就在刮大风的前一个周末,还接待了十几车的客户。4月10日,北京发布大风橙色预警后,采摘园游客骤减,原先预约的7组家庭,全部取消了预订。
“一场大风把树上的花都吹没了,更别说结果了。”大风预警,让这位农户想起了2022年冰雹灾害的惨痛经历,冰雹像鸡蛋那般大小,把家里的果树悉数砸伤,“缓了两三年才能恢复元气”。因为毗邻山脉,经常会遭到大风的破坏,他们的大棚钢架特别粗,最大程度抵御自然灾害,可仍旧是防不胜防。
面对频繁侵袭的极端天气,当地政府与农户早已形成联防机制。“镇政府昨天派人来巡查大棚的安全隐患,指导我们固定棉被、关好通风口。”她说,农业服务中心几乎每月都派人巡查种植户,预警后还来现场指导了细节,直到其加固房顶。
可风太大了,预防措施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开yun体育平台大风吹来,全家人上阵固定大棚,先是想法固定住大棚的四个边,大风从大门兜进去,担心整个棚子的骨架被吹出去,赶紧把大棚的尾部打开个口子,降低棚内的气压。结果还是无济于事,12日周六中午1时,塑料膜全部不复存在。
这是一场被事先预告并做好防护的极端天气,几乎所有相关的政府部门都启动了工作预案。在河南省,城市有关部门做好临时建筑、老旧危房的群众疏散和安置工作;电力单位对输电线路、变电站等电力设施进行全面巡检;道路管理部门加强了对高速公路、国省道及城市道路的巡逻管控;消防救援单位对突发情况能做到第一时间响应。
更多的措施,是应对大风对农业生产的侵害。为了应对此次大风降温天气,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制定紧急预案,安排农技专家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在农业设施方面,提醒及时更换蔬菜大棚损坏的压膜线、压膜带和棚膜,增设沙袋、防风网等防风支撑;畜禽养殖设施方面,重点检修加固圈舍、库房等,封堵漏风部位和门窗,以防屋顶被大风掀翻。
4月12日凌晨,南阳市西峡县遭遇10级左右大风天气,导致全县香菇出菇棚和养菌设施不同程度受损。西峡县食用菌科技特派员通过乡镇微信群,开yun体育平台让菇农第一时间掌握灾后自救关键技术,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实地指导菇农搭建菇棚。
大风仍未完全结束。据中央气象台消息,预计4月14日,新疆、内蒙古、华北、黄淮、江淮及东部海域仍有大风天气。